2014 南吼音樂季 節目表

海報1030828-01

10/4 周六 安平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透早吼到暗暝

1030-1100 西門國小國樂團
1100-1200 青衣
1200-1245 少年白樂團
1245-1320 拎老師樂團
1320-1400 米莎 & 地下河
1400-1500 王俊傑 & 游源鏗
1500-1530 Faye (Fir) & Band
1530-1615 農村武裝青年
1615-1700 桑布伊
1700-1800 輕鬆玩樂團
1800-1900 陳建瑋 & Band
1900-2000 Ten + Wano
2000-2100 麵包車

【安平故事】- 8 – 【吳其錚 – 烏魚事件之我外公是海頭人】

140821- 269a

 

大約八十年前,安平的船隻都在海頭出入,有囝仔宮人捕獲烏魚,漁船停靠在海頭,正好有海頭小孩番仔義拿著一條烏魚,囝仔宮的船主說小孩偷魚,小孩說是撿到的,雙方各執一詞,事主以偷魚名義教訓小孩;海頭人聽說囝仔宮的人打海頭小孩,欲找囝仔宮方面討回公道,後演變成雙方械鬥,感情極不睦,嚴重時有嫁到囝仔宮的海頭女兒回娘家,竟被當做是間諜攆出去的事發生。安平人稱為「烏魚事件」。

來台南讀書後才知道我外公原來是安平人,遷入安平後才知道外公是六角頭社區中的海頭人。
烏魚事件是海頭社跟囝仔宮人打架故事,時間大約是日據時代,跟外公的時代背景很接近。後來雖然證實故事中的海頭小孩,不是他,但我還是把他想像成那個偷烏魚的小孩。

聽說他小時候很胖壯,我的外公叫【沈天補】 安平  海頭社人。

【安平故事】- 7 – 【吳其錚 – 安平有隻白老虎】

140821- 190

安平歷史悠久,地方雖小但墳墓很大,現今被安平路切開的三堆墳墓(烏特勒支堡舊址、天主堂後方、盧經堂宅旁)從前都是同一堆,墳墓有小徑,往來王城西與灰窯尾最快的捷徑就是墳地裡的小徑,要不就得繞遠路而行。

在王城西社的大戶人家盧經堂宅旁有大榕樹,阿祥阿嬤說有隻白老虎就住在榕樹下,專吃小孩,如果不想被吃掉,就要繞路而行。轉述給同學聽,同學都吐槽他,但阿祥從來沒懷疑過阿嬤的話;直到有一天在生物課本上看到老虎是黃的,想起阿嬤說的老虎是白的,雖然長大後知道老虎是真的有白的,從那時起他就半信半疑了;後來才了解從小安平的媽媽們就因為怕小孩沖煞,不准小孩去墳墓地,阿嬤才編出一套白老虎的說法,企圖嚇阻調皮的小孩,只是為了阿嬤口中活靈活現那隻白老虎,阿祥跟同學不知道吵過幾次架。

每到了晚上,阿嬤將軍就會騎上她編造出來的白老虎,在屋頂上四處巡邏,預防安平小朋友誤闖墓仔埔,擔心他們煞到。

 

Photo by Bogi

【安平故事】- 6 – 【吳其錚 – 鯊魚遊港】

140821- 179x

 

【作者】:吳其錚

【材質】:陶瓷

 

前幾年一尾豆腐鯊悄悄游入安平港引起大騷動,好多人跑去運河邊看。

我也在現場,偶而看見他被海巡小艇驅趕著浮上水面,於是看見他身上的圓點像天氣很好的星星。

後來我在安平聽到三種說法。

一是這隻豆腐鯊的定位系統生病了所以誤游入港。

再來是說漁民私捕,但在漁行脫逃入運河。

其三是有位篤信王爺的大哥說的,他說他早起後,散步到港邊,見天色有異相,斷定會有異常的事情發生,後來果然豆腐鯊就出現了。

我最喜歡第三個故事,因此將鯊魚與王爺信仰相連,想像他是王爺出巡的坐騎,遠道沿著黑潮來安平港巡巡看看,傳播福蔭。

 

 

Photo by Bogi

【安平故事】 – 5 – 【林博裕 – 紅毛族】

安平故事林博裕02

在大員時期

古鹿一族散佈平原和山野

身著簑衣

前蹄為人手

常伴隨煙靄出現在雨後

但在與紅毛族的多次爭戰中

逐漸式微…

現今只可從文獻與老圖片中略見一二 那古時鹿族的英姿

 

 

 

 

安平故事林博裕03

 

【作者】:林博裕

【作品名稱】:紅毛族

【材質】:陶瓷

【安平故事】 – 4 – 【林博裕 – 大員時期的鹿族】

在大員時期

古鹿一族散佈平原和山野

身著簑衣

前蹄為人手

常伴隨煙靄出現在雨後

但在與紅毛族的多次爭戰中

逐漸式微…

現今只可從文獻與老圖片中略見一二 那古時鹿族的英姿

 

安平故事林博裕01

【作者】:林博裕

【作品名稱】:鹿族

【材質】:陶瓷

【安平故事 – 公廟系列】- #1【安平地方官】

天有天神,海有海神,各有所司,而人們居住的地方也有負責管理秩序之神。
祂就是城隍爺,主理其管轄範圍內之陰間事務,相當於地方官。
而執掌安平地區之陰間事務者,是安平城隍廟內的城隍爺。
安平城隍廟
啟祀於清乾隆年間,由官方(安平水師官兵)奉祀,主祀安平城隍爺,現為安平地區公廟之一。

城隍廟01 城隍廟02

【安平的產業 ‧ 一 ‧ 桐油灰】

IMG_0694a

受訪人 莊青木(民國40年生)

 

家中經營建材行,如今已經到第四代(約150年),在混凝土普及之前蚵灰擔任現代混凝土的角色,在民國55年時莊青木先生的父親為了增加收入,開始生產桐油灰來販售,主要大宗為高雄以及屏東的造船廠,桐油灰因為耐酸鹼和防水的性質可以防止海水侵蝕,成為木造漁船使用的填縫劑,當時造大厝(棺材)也會用來作填縫劑。

然而60年代適逢台灣漁船型態轉型,短短幾年內絕大部分漁船建造材質從木造轉變成玻璃纖維,加上化學填縫劑普及,桐油灰的需求量銳減,另一方面因為混凝土也逐漸普及,生產成本高的蚵灰也被混凝土所取代,於是在民國65年時蚵灰窯停止生產,桐油灰也因此漸漸的消失。

蚵灰窯所在位置為安北路與平生路交叉口,當時北面(現民權路)放眼望去是鹽水溪以及魚塭,燒蚵灰時一開始點火會產生大量黑煙,因此多在吹南風時進行燒製讓黑煙帶向北面空曠處,經過一個禮拜的燒製完成後,民眾會拿鴨蛋用草紙包裹丟入剛燒製完成的蚵灰裡,澆水後蚵灰會持續發熱,利用該熱度把鴨蛋煮熟,傳說使用此法溫熟的鴨蛋服用可以治療哮喘,蚵灰除了當作混凝土來使用以外,還有人使用蚵灰來製作冬瓜茶或是混合藥草來作為燙傷藥膏。

桐油灰是由桐油加上蚵灰混合製成,一開始先將蚵灰和桐油倒入一個六角型鐵桶內,鐵桶內會放置鐵棒,初轉動鐵桶時鐵棒會不斷敲擊到鐵桶發出聲響,直到桐油和蚵灰均勻混合成黏土狀將鐵棒包覆住不再發出敲擊鐵桶的聲響後取出,接著放入搗臼搗成Q度更高的團狀物,最後進攪拌機再加入桐油攪拌擠出牙膏狀的桐油灰便完成製程。

 

IMG_0693 IMG_0692

受訪人:莊青木(民國40年生)

家中經營建材行,如今已經到第四代(約150年),在混凝土普及之前蚵灰擔任現代混凝土的角色,在民國55年時莊青木先生的父親為了增加收入,開始生產桐油灰來販售。

 

採訪者:南吼小組 – 猴子